English

成就辉煌的中国经济

2000-12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陆彩荣 我有话说

百年中国经济,以新中国成立为转折点,经历了由衰微到强盛的巨变。

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叶震介绍,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快速发展,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万多亿元人民币,居世界第七位。钢、煤、化肥、水泥、电视机、谷类、水果、肉类、棉花等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。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。

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,每位中国人都有切身的体会。

“现代垃圾”的故事

几天前,记者遇到一件稀罕事:一位在小区捡垃圾的大妈腰里居然挂着手机,虽然有些旧,也着实让人吃惊。见记者一脸惊讶,大妈笑着说:“垃圾堆里刚捡的,不能使,带着玩玩。‘现代垃圾’什么都有!”

改革开放初期,听说在外国垃圾堆里能捡到旧电视、旧冰箱,许多人都半信半疑。那时,我国商品市场处于严重供不应求阶段,一般消费品尚不能充足供应,家电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不但价格昂贵,还要凭证找关系才能买到,将那些宝贝扔到垃圾里简直无法想象。

如今再看看街头收废品的,牌子上往往只有几项大的内容:“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”,摆出其他免谈的架式。一般家庭里的电器用不了几年就换新款的,街头的收购者花不了几个钱就能买下,哪还有心思收购破玻璃、废铜烂铁等“传统垃圾”。大城市里乔迁新居的人往往为扔不掉大件旧杂物犯愁。

叶震告诉记者,1980年到1999年,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.8%,远高于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。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使中国社会在短短的20年间释放出巨大的活力,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,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,社会商品供应丰富,大多数产品已出现买方市场。

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,比1980年的478元增加了12倍;农村人均纯收入1999年达到2210元,比1980年的191元增长了10.6倍。

从明年起,国家统计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将作重大修改。汽车、电脑、移动电话等大宗高档商品纳入消费价格指数统计范围。

经济学家分析说,这一修改反映出我国居民的消费形态发生了结构性变化,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已步入小康。

黄土地上的奇迹

北京人的餐桌曾经“四季分明”,到了冬天更是单调得让人感到乏味。说起“吃好”,过去中国人的想法非常一致:“大米白面、鸡鸭鱼肉”。如今,四方菜四时蔬每天都能在饭桌上出现,精明的主妇也经常碰到自己叫不出名字的蔬菜水果,对“吃好”更有了多种多样的答案。

这一切都建立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上。

著名经济史学家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吴承明今年已83岁高龄,他目睹过旧中国农民的凄惨生活场景。他说历史上中国农民一直饱受剥削,一遇灾年就有许多人冻饿而死。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大事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的粮食生产有过坎坷。1978年12月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,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划时代的转变。随后,一种新的土地使用制度—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孕育而生,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,使我国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
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产量有了惊人的飞跃。1996年,我国突破了粮食年产5000亿公斤大关,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。目前,我国粮、棉、油的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400公斤、3.6公斤和18.6公斤,粮食的人均占有量比建国初期提高了100多公斤。与此相伴随,普通居民的菜篮子日益丰盈,肉、蛋、水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,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。1998年,中国政府宣布,主要农产品已经告别长期短缺,进入供求基本平衡、丰年有余的新阶段。困扰中国千百年的吃饭问题终于得到解决。中国人创造了用占世界7%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%人口的奇迹!

地图上的今昔

71岁的陈潮老人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的资深专家,他说,地图是历史的见证。我国第一张现代意义的地图出版于1903年,从地图上可以看出,百年前中国的经济非常薄弱,铁路、公路、工厂、矿山少得可怜。

1949年的地图显示,全国有89个城市,2.1万公里的铁路线,8万公里的公路,且多集中在东部。西部的大片土地十分寂寥。

经过50年社会主义建设,特别是近20年的飞速发展,国家财力明显增强,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,能源、交通、通信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明显加大:一个个大型能源基地在各地崛起;一条条铁路穿越筑路禁区;一条条高速公路迅速延伸;一条条空中的信息通途将中国与世界联通。

在最新出版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》上,繁荣兴旺的经济化作丰富多彩的图样,向人们展示着中国经济的崭新面貌——公路铁路四通八达;城乡坐落东西南北;几千家国家大型企业分布各地。

目前,我国已经设立了660多个建制城市,修建了6.7万多公里铁路,140万公里公路,全国装机容量在百万千瓦级的大型电站有80多个……经济发展的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,以至于地图虽不断更新却仍跟不上现实的变化,北京的交通生活图两三个月出一版还是显得“陈旧”。

主动融入世界经济

二十年前,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,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,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。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,深圳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1.2%的奇迹,仅用十几年就走完了一般城市上百年的历程。

深圳的成功增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信心和雄心。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、沿江和内陆地区,20年间,中国形成了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。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,审时度势,提出“走出去”战略,勾画出对外开放新的蓝图。

经济史学家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董志凯指出,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经济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不仅仅是总量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,更具长远影响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进步。中国经济结构能够成功跳出传统的模式,外向发展的牵导极其重要。

作为经济开放度重要标志的对外贸易总额和外汇储备,今年将分别达到4700多亿美元和1600多亿美元。在世界对外贸易排名中,中国已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9位,利用外资总额达到5000多亿美元,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,世界第二。

经济学家认为,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,中国经济外向度的增强也是不争的事实。21世纪,中国经济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